东北玉米冬季储存的核心在于控制水分、保持通风、防止霉变和虫害。选择合适的储存方式,如粮仓储存、露天堆放等,并采取相应的措施,可有效延长东北玉米的储存时间,保障品质。
不同品种的东北玉米含水量和成熟度有所差异,选择适合储存的品种是关键。一般来说,籽粒饱满、成熟度高的东北玉米更易于储存。在收获时,应尽量选择晴朗天气,避免雨水浸泡,以降低含水量。
收获后的东北玉米,应进行彻底的清洁与筛选,去除杂质、霉变粒和虫蛀粒。这不仅能提高储存品质,还能有效防止病虫害的蔓延。可以使用筛选机、风选机等设备,提高效率。
东北玉米的含水量是影响储存的关键因素。一般来说,安全储存的东北玉米含水量应低于14%。因此,收获后的东北玉米必须进行充分的晾晒或烘干,降低含水量。晾晒时,应选择通风良好的场地,摊开东北玉米,勤翻动,使其均匀干燥。如果使用烘干机,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,控制温度和时间,避免过度烘干或烘烤。
粮仓储存是较为常见的东北玉米储存方式。粮仓应具备防潮、防漏、防虫、防鼠等功能。储存前,应对粮仓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。储存时,可采用分层堆放的方式,保持通风。定期检查粮仓内的温度和湿度,及时采取措施,防止霉变和虫害。
露天堆放是一种较为经济的东北玉米储存方式,但对环境要求较高。堆放场地应选择地势高燥、排水良好的地方。堆放时,应搭建通风架,防止东北玉米直接接触地面。顶部应覆盖防水材料,防止雨水浸泡。定期检查堆放的东北玉米,发现霉变或虫害,及时处理。
如果没有粮仓或露天堆放条件有限,可以选择简易堆放的方式。用防潮材料(如塑料布)在地面上铺设一层,将东北玉米堆放在上面,然后用防雨材料(如防水布)覆盖。这种方式的缺点是通风性较差,需要经常检查和翻动,防止霉变。
东北玉米储存期间,应密切关注粮仓或堆放地的温度和湿度。高温高湿环境易导致东北玉米霉变。应采取通风、降温等措施,保持适宜的储存环境。建议使用温湿度计,定期监测。
东北玉米储存期间,容易受到玉米象、麦蛾等害虫的侵袭。可以使用杀虫剂进行防治,但应注意选择低毒、无残留的农药,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使用。也可以采用物理防治方法,如诱虫灯、粘虫板等。
储存期间,应定期检查东北玉米的品质,发现霉变、虫害等问题,及时处理。定期翻动东北玉米,可以促进通风,防止局部霉变。
虫害名称 | 防治方法 | 注意事项 |
---|---|---|
玉米象 | 磷化铝熏蒸、溴甲烷熏蒸、生物防治 | 熏蒸时注意安全,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|
麦蛾 | 杀虫剂喷洒、诱虫灯诱杀、改善储存环境 | 选择低毒、无残留的农药 |
谷螟 | 环卫杀虫、物理防治、化学防治 | 注意环境卫生,减少虫源 |
数据来源: 中国农业信息网
上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