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市场?这问题问得,好像市场是吃饭喝水以外,可有可无的选择。但说实在的,很多人对“做市场”的理解,就停留在“把产品卖出去”。这当然是最终目标,但如果只看到这一步,那跟摆个地摊也差不多了。真正的市场,远不止于此,它是连接产品与需求的桥梁,更是价值得以实现和传递的生态。很多人进了这个行当,兜兜转转,最后还是迷失在“卖”这个字上,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。
我刚入行那会儿,行业里风气还比较“狼性”,讲究的是“硬推”。渠道怎么铺,销售怎么追,KPI怎么达,这些是重中之重。感觉就像是在一条拥挤的赛道上,使劲往前冲,把产品往前塞。但慢慢发现,这样出来的销量,水分很大,客户复购率低,口碑也不见好。我记得有一次,我们公司为了推一个新系列的产品,砸了很多钱在硬广和地推上,初期数据确实亮眼,但后劲乏力,很多客户买了之后就没了下文。那时候我就开始琢磨,这种“推”是不是有点竭泽而渔的感觉?
后来,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,尤其是客户越来越“聪明”,越来越有自己的判断,单纯的“推”已经越来越难奏效了。大家开始关注“引”,怎么吸引客户主动来了解,主动来选择。这背后,其实是对“为什么要做市场”这个问题的更深层思考。市场不是孤立存在的,它和产品研发、品牌建设、用户体验,甚至企业文化都息息相关。做市场,最终是要建立一种客户心智中的“需求”和“解决方案”的强关联。
就拿我们最近在做的一个on-line教育平台的推广来说。刚开始也是想复制之前的模式,大肆投放广告。但效果平平。后来我们调整策略,开始深入研究目标用户的学习痛点、职业发展目标,以及他们获取信息的方式。我们不是简单地告诉他们“我们有课程”,而是通过一系列的行业分析报告、成功案例分享、甚至是免费的微课,去“吸引”他们。我们提供的是一种“解决方案”的思路,而不是冰冷的产品。当客户感受到的是“他们理解我,并且能帮我解决问题”时,转化率自然就上去了。
很多人做市场,只看到用户表面的“需求”。比如,一个家长需要给孩子报个补习班。但这个需求背后,可能隐藏着更深的“渴望”:希望孩子成绩提高,获得认可;希望孩子有更好的未来,接受更好的教育;甚至是希望自己能从辅导孩子的繁重任务中解脱出来。如果我们做市场,只是告诉他“我们的补习班便宜又有效”,那触动不了他的核心。只有去理解他为什么需要这个补习班,他为此付出了什么,又想要得到什么,才能真正打动他。
我记得在一次产品上市前,我们需要对一个全新的产品进行市场调研。我们去了好几个城市的线下门店,和用户一对一交流。有一个用户,他是做设计师的,他的需求是需要一款更轻薄、续航更好的笔记本电脑,方便外出携带。但深入聊下去,才发现他真正的“渴望”是希望能在咖啡馆、在旅途中,都能随时随地激发灵感,不受设备束缚,更高效地工作,甚至用工作上的成就来提升自我价值和生活品质。如果我们只关注“轻薄续航”,那我们只能卖给少数对参数敏感的客户。但如果我们把产品定位成“激发灵感、赋能创造力”的工具,那就能吸引到更广泛的用户群体。
所以,做市场,尤其是现在的市场,真的要从“需求”往上走一层,去挖掘用户更深层次的“渴望”和“动机”。这种挖掘,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空想,而是要去现场,要去和人对话,去观察他们的行为,去感受他们的情绪。这才是真正能让市场活动产生“势能”的关键。
为什么要做市场?我想,还有一个非常核心的原因,就是要从“卖货品”升级到“打造品牌”。货品是可以被复制的,价格战可以随时发生,而品牌,一旦建立起来,它就是一种无形资产,一种信任背书,一种情感连接。这才是真正能让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。
举个简单的例子。市面上有很多品牌的耳机,音质可能差别不大,价格也参差不齐。但为什么很多人愿意花更高的价格去买某个特定品牌的耳机?可能因为它曾经在某个电影里出现过,或者它代言的明星是你喜欢的,又或者它代表了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和品味。这些,都是“品牌”的力量。它超越了产品本身的物理属性,触及到了用户的情感和价值观。
我记得我们曾经为一家传统制造企业做过品牌升级。这家公司之前的产品质量很好,但就是默默无闻,只能靠低价走量。我们花了两年时间,从产品包装、用户手册、到线下体验店的设计,再到公关传播,围绕“匠心”、“品质生活”这两个核心点进行了一系列品牌建设。期间也遇到过很多质疑,觉得没必要花这么多钱在“虚头巴脑”的东西上。但两年后,当品牌影响力逐渐显现,客户开始主动搜索他们的产品,愿意为品牌溢价买单时,大家才明白,这不仅仅是“做市场”,更是“为未来投资”。
很多人把市场理解成一个“结果”,就是产品卖出去、销量上去。但我觉得,市场本身就是一个持续的“过程”。它是一个不断试错、不断学习、不断调整的循环。我们做的每一个市场活动,每一次用户沟通,都是在积累经验,都在加深对市场的理解。即使是失败的尝试,也能提供宝贵的教训。
我记得有一次,我们为一个新兴的互联网服务产品做推广,当时觉得产品定位非常精准,用户群也很明确。我们设计了一套非常炫酷的宣传片,投放渠道也很到位。结果,数据反馈并不理想。用户点击率不高,转化率更是低得可怜。我们团队花了好几天时间复盘,才发现问题出在宣传片里传递的信息太“概念化”了,用户看不懂产品到底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实际好处,反而觉得门槛很高。虽然那次尝试失败了,但我们从中学习到,再好的产品,再好的创意,如果不能用用户听得懂、看得见的方式去表达,那都是空中楼阁。
而且,市场是一个动态的概念,它不是一成不变的。用户需求在变,竞争对手在变,技术也在变。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,而是要时刻保持警惕,保持学习的状态。市场部的工作,其实就是公司的一个“雷达”,要时刻感知外界的变化,然后将这些信息反馈给公司,驱动整个组织的进化。所以,为什么要做市场?归根到底,是为了让企业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,保持活力,持续成长,并且,让自己的产品和服务,能够真正地触达并服务于那些需要它们的人。
最后我想说,为什么要做市场?它不仅仅是连接产品和用户,它更是“创造”价值的过程。很多时候,用户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么,或者说,他们没有意识到某个产品可以成为他们解决方案的一部分。这时候,市场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。
比如,在智能家居领域,最早的时候,大家可能觉得智能音箱只是一个玩具,只能听听歌,问问天气。但通过持续的市场教育和产品迭代,比如把它和灯光、窗帘、安防系统联动起来,用户才慢慢意识到,智能音箱可以成为家庭生活的“中枢”,可以提升生活便利性和幸福感。这个“创造”的过程,就是市场通过不断的沟通、示范和体验,去挖掘和激发用户潜在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我们公司做过的一个母婴用品项目,当初的市场推广思路就是从“解决新手父母的焦虑”切入。我们提供的不只是产品信息,还有育儿知识、专家咨询,甚至是产后恢复的社群支持。我们创造了一个围绕新手父母成长的生态,让产品成为这个生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。用户感受到的是全方位的关怀和支持,而不是单纯的buy行为。这样做,市场才能真正地创造价值,并让这种价值,渗透到用户的真实生活中去。
```
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