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晨鸣怎么样?”这个问题,估计但凡是想在纸品行业里转悠转悠,或者稍微关注过国内包装、印刷材料的,多多少少都会碰上。我自己在这一行摸爬滚打十几年,最早接触纸张,就是从给客户推荐晨鸣的几种主打产品开始的。当时年轻,觉得品牌大,产品线齐全,肯定错不了。现在回过头来看,这中间的门道,远比刚开始想的要复杂得多。
晨鸣纸业,说实话,在国内纸厂里,论规模、论产品线,那绝对是数得着的。你想找什么类型的纸,从铜版纸、卡纸,到一些特种纸,它基本都有。尤其是在一些比较大众化的产品上,比如彩印常用的铜版纸,或者像包装盒用的白卡,晨鸣的量很大,市场上也很容易买到。这一点,对于需要稳定货源、而且对价格敏感的客户来说,无疑是个巨大的优势。
我记得有个做礼盒的客户,原来用的是一家中小纸厂的白卡,虽然价格便宜点,但经常遇到批次颜色不均、或者表面有杂质的问题。换了晨鸣的白卡之后,至少在稳定性和质量上,有了一个明显的提升。当然,价格也随之上涨,但客户认为,省下来的品控和返工时间,也算是值回票价了。这种“大而全”的优点,尤其体现在大宗采购和标准化生产的需求上。
但是,也正因为“全”,有时候反而会觉得它不够“精”。你想想,一个厂要生产那么多不同种类、不同等级的纸,不可能每一款都做到极致。某些高端的、或者非常细分的应用领域,可能就需要更专业的、更专注的纸厂。我接触过一些做高端画册印刷的,他们对纸张的白度、平滑度、以及对油墨的吸附性有非常苛刻的要求。在这些方面,一些专注于特种纸的国外品牌,或者国内一些更专注于高端艺术纸的厂家,在某些指标上,确实能做到更极致。
拿晨鸣的铜版纸来说,这是我们接触最多的产品之一。早期,它的铜版纸稳定性确实不错,平滑度、白度都属于行业中上水平,适合大部分商业印刷。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,大家对成本的控制越来越严。我发现,在一些经济型的铜版纸上,为了降低成本,可能会在施胶、涂布层面做一些权衡,导致在某些对印刷细节要求极高的场合,表现就没那么亮眼了。比如,一些精细的网点印刷,或者需要表现极暗部层次的画面,可能会觉得有点“吃力”。
再说到白卡纸,晨鸣的白卡覆盖范围很广,有双胶、有涂布白卡,还有不同克重的选择。对于大多数包装盒、卡片印刷,它的表现是合格且稳定的。但是,在一些对“挺度”和“抗折性”要求极高的产品上,比如一些需要反复折叠的包装,或者比较重的产品外包装,我就会开始留意其他厂家的产品,或者建议客户选择一些物理性能更突出的特种纸板。有一次,一个客户做的是一款需要反复开启的保健品包装,用了晨鸣的普通双胶白卡,结果客户反馈说,翻盖几次后,纸板边缘就开始出现轻微的压痕和变形,影响了整体的使用感受。
当然,这不能完全怪晨鸣,毕竟产品定位和成本是挂钩的。但作为一个从业者,我需要知道在什么情况下,晨鸣的产品能完美胜任,又在什么情况下,我需要考虑别的选项,甚至跟客户明确沟通,说明不同纸张在性能上的差异。
我经常会和终端的印刷厂、设计师、甚至包装公司的采购打交道,听他们对不同纸张的使用反馈。普遍来说,大家对晨鸣的认知是“可靠的、有性价比的”,尤其是中低端市场。但有时候,也会听到一些关于“环保性”的讨论,或者在某些细节的“一致性”上,提出一些疑问。比如,我曾听说,同一批次的白卡,在不同批次生产中,会存在一些微小的色差,虽然不影响大局,但对于对颜色极其敏感的客户来说,也是个值得注意的点。
还有一个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,就是关于一些特种纸的“表面处理”。晨鸣也在不断推出新的产品,包括一些带有特殊纹理或者表面涂层的纸。在使用这些纸的时候,就需要特别注意它的油墨适应性、以及干燥速度。我曾遇到过一次,用了一款晨鸣新推出的、带有细微纹理的特种纸,在UV印刷后,发现油墨的附着力不是特别理想,容易出现掉墨的现象。咨询厂家后,对方给出的建议是需要更换UV油墨的配方,或者调整印刷参数。这说明,对于非大众化的产品,我们作为使用者,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它的特性,厂家也需要提供更详细的技术支持。
所以,“晨鸣怎么样?”这个问题,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。它更像是在问:在你的具体需求场景下,晨鸣是否是最佳选择?
如果你的需求是:
那么,晨鸣无疑是一个非常值得考虑的选择,它的“大”和“全”在这里就变成了核心优势。
但如果你的需求是:
那么,我个人建议,除了晨鸣,你可能还需要放眼更专业的、或者更专注于某个细分领域的纸厂,去对比和选择。甚至,有时候咨询一些有经验的设计师或印刷师傅,听听他们在使用不同品牌纸张时的实际体验,会更有参考价值。
在我看来,做纸品生意,或者说做与纸张相关的业务,最重要的就是“了解纸”。了解纸的出身,了解它的性能,了解它的应用场景,以及了解它在生产过程中的那些“小脾气”。晨鸣,作为一个中国纸业的巨头,它在行业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。它的产品,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是可靠的,是性价比高的。但作为使用者,我们不能止步于此,更不能因为它“大”就觉得它“好”到无懈可击。在实际工作中,我总觉得,需要保持一种“审慎”的态度,不断地去观察、去学习、去对比,才能真正地为客户选到最适合的纸张。
下一篇
已是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