谈起什么叫投资型保险,好多人脑子里立刻浮现的就是“能赚钱的保险”,但这话只说对了一半,甚至有时候连一半都没沾边。我接触过不少客户,他们要么觉得投资型保险就是纯粹的投资,要么就把它跟传统的储蓄险混为一谈,中间的门道,很多人其实是模糊的。
咱们得先掰扯清楚,但凡是保险,它最核心的功能,那个“底线”,永远是保障。投资型保险,名字里虽然带了“投资”,但它的本质,还是基于风险转移的契约。也就是说,它首先要解决的是万一发生风险(比如疾病、意外、身故)时,能有一笔钱来弥补损失,保障家庭的经济稳定。
我见过太多客户,因为追求所谓的高收益,结果选了个保障范围非常窄,甚至保障特别低的“投资型保险”,一旦风险来临,别说赚钱了,连当初交的保费都未必能全拿回来,更别提给家庭提供有效的经济支持了。这玩意儿,就好像房子地基都没打稳,就想着上面能盖多高的楼,这本身就是个危险的想法。
所以,理解什么叫投资型保险,第一步,一定是要明白它和纯投资产品的区别。它不是让你一夜暴富的工具,也不是让你完全替代股票、基金的方案。它是在提供一份保障的基础上,给你一个参与市场、分享经济增长红利的机会。
说起投资型保险,市场上常见的也就那几种“玩法”,大家最常听到的,大概就是分红险、万能险和投连险。这三者,虽然都想在保障之外“加点料”,但“加”的方式和“料”的性质,区别可大了。
分红险,是最常见的一种。它承诺在给到一定基础保障的同时,会根据保险公司的经营情况,给到客户一定的分红。这分红,不保证,但通常会有一个“演示利率”,能让你有个大致的预期。我接触到的不少客户,觉得分红险比较稳健,特别是那些追求长期储蓄,又想有点额外收益的。但这里头也有门道,分红的多少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和分红水平,而且分红是不确定的,有时候可能比预期的要少。
万能险,名字听起来很“万能”,它给你一个“保证利率”的底,但同时又允许你在这个底之上,根据市场情况去调整你的保费和保障水平。这给了客户很大的灵活性,你可以把多余的钱放进去“增值”,也可以在手头紧的时候,从里面的“现金价值”里取钱出来用。我发现,万能险适合那些对未来现金流有一定预期,同时又希望有一定灵活性的客户。不过,万能险的“投资”部分,收益率通常不会太高,它更像是一个“附加值”,而不是一个主力的投资渠道。
投连险,就比较“硬核”了。它把客户的保费,扣除初始费用、风险保费等之后,投入到不同的“投资账户”里,这些账户通常会挂钩股票、债券等市场。这就意味着,它的收益是跟市场直接挂钩的,可能很高,也可能很低,甚至出现亏损。我见过有些客户,当年因为市场行情好,买的投连险赚了不少,但也有不少客户,因为市场低迷,账户价值缩水,对产品本身产生了很大的质疑。这种产品,非常考验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对市场的判断,不是所有人都能驾驭的。
很多人在看什么叫投资型保险的时候,眼睛里就只有那个“预期收益”,却忽略了隐藏在产品里的各种“成本”。保险公司也好,销售人员也好,在宣传的时候,往往会突出产品的收益潜力,但对于扣费情况,可能就说得比较含糊。
说白了,这些投资型保险,都要扣钱的。比如,前面说的投连险,会有“初始费用”(就是刚开始交的那笔钱,一部分会用来支付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),还有“风险保费”(就是给你那份保障的钱),以及“账户管理费”等等。这些费用,会直接摊薄你的投资收益。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客户,他买了一款投连险,觉得自己每年能赚10%,但我们仔细算了算,扣除各项费用后,实际的投资回报率,可能就只有5%左右,而且还得承受市场波动风险。
万能险也一样,虽然有保证利率,但那个保证利率通常不高,剩下的部分,如果要去追求更高的收益,同样也要支付相应的管理费用。而分红险,虽然看起来是“免费”分红,但其实,保险公司在定价的时候,已经把预期的分红考虑进去了,只不过是以一种相对隐蔽的方式。
所以,在了解什么叫投资型保险的时候,一定得问清楚,每一笔钱是怎么花的,有多少是用来保障,有多少是用来投资,又分别有哪些费用。别等到签了合同,才发现自己的钱,大部分都变成“管理费”了。
投资型保险,特别是那些有长期储蓄、养老功能的,它都不是短期就能看到明显效果的。很多人刚买了,可能市场稍微波动一下,账户价值稍微跌了点,就开始着急,甚至想退保。这绝对是zuida的坑。
你想想,保险公司卖的这些产品,它本身就需要时间来运作,来产生复利效应。尤其是有分红的,分红也不是一年就能有多大的规模。而像投连险,短期波动是常态,你不可能指望它每次都像坐过山车一样,一路上升。
我有个亲戚,当年听人说有个“万能险”好,就买了一份,每年交几万块。刚开始那几年,收益不高,他就不高兴了,觉得钱放里面没啥动静。后来他有一段时间没怎么管,等到十年后,我们再翻出来看,当初交的保费,加上那些不高但稳定的保证利率,再加上中间一些积累的收益,规模已经比他当初交的保费要大不少了。而且,中间还一直有那个基本的保障在。这就是时间的力量,也是复利的魔力。
所以,当你了解什么叫投资型保险的时候,就要有个心理准备,它不是理财产品,也不是股票,更适合作为一种长期资产配置的补充,用来对抗风险,同时也分享一点市场增长的红利。
要我说,什么叫投资型保险,关键还是看谁需要。它不是万能的,也不是谁买了就一定能发财。一般来说,我觉得以下几类人,可能会比较适合考虑:
首先,是那些已经有足够基础保障(比如纯保障型的重疾险、意外险、寿险)之后,手头还有闲钱,并且对未来有一定的长期储蓄、养老规划的人。他们不是没地方花钱,而是想让这部分闲钱,在保障的同时,也能有个更好的增值机会。
其次,是风险承受能力相对适中,但又不想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人。他们可能对股票、基金这类纯投资产品有点顾虑,但又想让钱有机会参与市场,分享经济增长。分红险和一些稳健的万能险,可能会是他们的选择。
最后,是那些对市场有一定了解,能够承受一定风险,并且愿意长期投入,不被短期市场波动影响的人。这类人,像投连险,或者说带有更强投资属性的万能险,可能更适合他们。
反过来,如果你是个风险厌恶者,或者你的保障需求还没满足,或者你追求的是短期高收益,那我可能会劝你,还是先别碰这些“投资型保险”了,免得画蛇添足,最后得不偿失。
关于什么叫投资型保险,我遇到的误区真是太多了。比如,有人觉得买了投资型保险,就什么都不用管了,等着钱生钱。这个想法太天真了。就算是最简单的分红险,你也得知道自己的保单年度,了解分红情况,必要时做一些保费的规划。而投连险,你更是得关注你所选择的投资账户的表现,甚至需要根据市场情况,适时调整。
还有一种陷阱,就是销售人员为了达成业绩,夸大收益,模糊风险,把投资型保险说得跟“免费午餐”一样。我就接过客户的投诉,说当初买的时候,销售人员承诺一年至少能赚8%的收益,结果几年下来,别说8%了,有时候连保本都困难。这种情况下,合同里那些“演示利率”、“不保证收益”之类的字眼,就成了最好的挡箭牌。
所以,buy任何投资型保险之前,一定要自己做足功课,多对比几家公司的产品,别怕麻烦。最好是能找一个相对靠谱的专业人士,听听他们的意见,但最终的决定,一定是要自己做。毕竟,钱是你自己的,风险也是你自己承担的。
下一篇